各學院團委、各學生組織: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以下簡稱“挑戰杯”競賽)至今已成功舉辦18屆。競賽創辦以來,始終堅持“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的宗旨,在推動廣大高校學生參與學術科技實踐、發現和培養創新型人才、深化高校素質教育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促進高校立德樹人,體現了鮮明的導向性、示范性和群眾性,在高校和社會上產生了廣泛、良好的影響。
為進一步引導我校學生努力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積極學習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踴躍投身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結合大學生社會實踐“三千計劃”、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等積極開展社會調查,扎實做好第十九屆“挑戰杯”競賽備賽工作,校團委決定在全校范圍內繼續開展“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活動,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主體賽事
(一)比賽內容
按照往年慣例,大賽分本科生組、研究生組(含碩士研究生,不包括博士研究生),作品包括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科技發明制作三類。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作者限本??粕?。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按照發展成就、文明文化、美麗中國、民生福祉、中國之治5個組別形成社會調查報告報送作品??萍及l明制作類分為A、B兩類:A類指科技含量較高、制作投入較大的作品;B類指投入較少,且為生產技術或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小發明、小制作等。
作品大類和小類參照第十八屆大賽進行設置,第十九屆大賽類別信息若有變化,另行通知。
(二)作品要求
1.組隊要求
(1)凡在舉辦競賽終審決賽的當年(即2025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冊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職研究生)都可申報作品參賽。
碩博連讀生(直博生)若在決賽當年6月1日以前未通過博士資格考試的,可以按碩士學歷申報作品。沒有實行資格考試制度的,前兩年可以按碩士學歷申報作品。本碩博連讀生,按照四年、二年分別對應本、碩申報,后續則不可申報。
(2)校賽階段每隊成員限制在6人以內,以便后期團隊結構進一步優化提升。
(3)鼓勵跨學院、跨專業組隊,同時注重年級結構的合理安排。
2.參賽資格
申報參賽的作品必須是距全國競賽決賽當年6月1日前兩年內完成的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或社會實踐活動成果。
3.作品形式
(1)個人作品:申報者必須承擔申報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申報作品鑒定證書、專利證書及發表的有關作品署名均應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須是學生且不得超過2人。
(2)集體作品:凡是作者超過3人的項目或者不超過3人,但無法區分第一作者的項目,均須申報集體作品。集體項目作者必須全部為學生。
凡有合作者的個人作品或集體作品,均按學歷最高的作者劃分至本科生、碩士研究生類進行評審。集體作品除填寫集體作品名稱外,還要注明一位學歷最高的作者為集體項目的代表。作品選題參考及格式要求請見附件2、3、4。作品要注重對前期“三千計劃”社會實踐成果的利用及轉化。
校賽階段,每個項目不超過2名指導教師;省賽和國賽階段,按照相應要求限定指導教師數量。團隊要主動與指導教師對接,要注重發揮指導教師在選題、調研方案制定、大綱擬定、作品撰寫等方面的導引作用。
(三)作品推報
(1)學生注冊申報。校賽階段采用網絡申報和網絡評審的方式進行。所有參賽作品均須通過“挑戰杯”校賽平臺申報。團隊負責人注冊并登錄“挑戰杯”平臺,通過第十九屆“挑戰杯”山東財經大學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入口進行申報。
平臺網址:https://www.tiaozhanbei.net/d356/matches/。
(2)學院院賽。作品網絡申報結束后,由各學院組織院賽,并推薦優秀作品參加校級復賽、決賽。
各學院晉級校賽的名額,以各學院在大賽系統中完成報名、提交材料的項目數為基數按照比例進行分配,并結合各學院在上一屆大賽國賽、省賽獲獎及校賽組織情況等因素進行確定。
(四)日程安排
1.校級初賽(2024年4月至11月上旬)
本階段主要進行大賽的策劃、準備和宣傳,啟動系列培訓,完成初賽選手組隊報名工作進行初賽預審,確定復賽隊伍。具體安排如下:
(1)大賽啟動:2024年4月;
(2)項目組隊、開展調研和作品撰寫:2024年4月-10月;
(3)作品提交:2024年10月8-13日;
(4)學院院賽:2024年10月14-28日;
2.校級復賽(2024年11月)
大賽組委會將組織專家對復賽項目進行網絡評審,確定優秀作品名單。組織優秀作品進行修改完善和項目輔導。
3.校級決賽(2024年11-12月)
大賽組委會組織開展校級決賽,遴選推報省賽項目,組織開展培訓和項目輔導,并充分利用寒假期間開展項目的深度調研和作品修改完善。
4.省級復賽決賽(2025年1-5月)
入圍省級復賽和決賽的團隊進一步完善作品,參加省決賽。
5.參加全國競賽(2025年6-11月)
入圍國賽團隊集訓備戰,參加全國決賽。
二、專項賽和專項活動
(一)“揭榜掛帥”專項賽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戰略部署,教育引導廣大青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踴躍投身科研攻關第一線,加速青年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匯聚磅礴青春力量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挑戰杯”全國競賽組委會特舉辦第十九屆“挑戰杯”競賽2024年度“揭榜掛帥”專項賽。
1.競賽選題
大賽以“政企發榜、競爭揭榜、開榜簽約”的方式,通過“征榜—發榜—競榜—評榜—奪榜”最后針對每個選題評出“擂主”。
前期,“挑戰杯”大賽組委會已面向中央部委、地方政府、行業協會、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等廣泛征集選題。比賽一經推出,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積極響應。經資格審查、專家評審,最后遴選出56個前沿性、應用性和可賽性較強的選題。
競賽選題、方案和作品要求詳見第十九屆“挑戰杯”競賽2024年度“揭榜掛帥”專項賽榜單選題比賽方案(附件5)。
2.參賽要求
2024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冊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類高等院校在校??粕⒈究粕?、碩士研究生(不含在職研究生)均可申報作品參賽,以個人或團隊形式參賽均可,每個團隊不超過10人(含作品申報者),每件作品可由不超過3名教師指導完成??梢钥鐚I、跨校、跨地域組隊。
本校碩博連讀生(直博生)若在2024年6月1日以前未通過博士資格考試的,可以按研究生學歷申報作品。沒有實行資格考試制度的學校,前兩年可以按碩士學歷申報作品。本碩博連讀生,按照四年、兩年分別對應本、碩申報,后續則不可申報。
畢業設計和課程設計(論文)、學年論文和學位論文、國際競賽中獲獎的作品、獲國家級獎勵成果(含本競賽主辦單位參與舉辦的其他全國性競賽的獲獎作品)等均不在申報范圍之列。
每件作品僅可由1所高校推報,高校在推報前要對參賽團隊成員及作品進行相關資格審查。
每所學校選送參加專項賽的作品數量不設限制,但同一作品不得同時參加第十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主體賽事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調查報告、科技發明制作作品評比。
3.參賽報名和作品提交
(1)擬報名參賽情況調度
請各團隊積極完成組隊,校團委將調度各團隊擬參賽報名情況,并邀請專家對參賽作品名稱等關鍵內容進行指導。請參賽團隊于5月20日提交《第十九屆“挑戰杯”競賽2024年度“揭榜掛帥”專項賽擬報名情況統計表》(附件6)至工作郵箱scdcxsjzxjsb2020@163.com。
(2)參賽報名
請各參賽團隊于6月10日前在指定平臺完成報名工作,校團委將協同相關部門集中進行報名審核。若部分選題要求報名時間早于6月10日(例如56號選題,要求報名時間截止至5月30日),項目團隊可提前進行報名,校團委將單獨對提前報名的團隊進行審核。
(3)作品提交
各團隊在6月30日前將作品報送至校賽工作郵箱:scdcxsjzxjsb2020@163.com,文件命名為:選題序號+學院+項目負責人姓名+作品名稱。校團委將組織專家對作品進行指導和提升。
作品提交至校賽工作郵箱后,團隊仍可修改完善作品。最終作品按照各選題比賽方案的有關要求提交至出題單位。
(二)紅色專項活動
本屆大賽校賽階段擬繼續組織開展紅色專項活動。
1.參與人員
我校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學生。
2.活動內容
各學院團委要充分發揮基層團組織的引領力和組織力,廣泛組織發動學生開展理論學習、實踐活動、交流分享,鼓勵每個團支部完成以下活動。
(1)通過理論宣講、培訓教學等方式,組織大學生團員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和《黨章》,延伸閱讀輔導材料,深入理解大會精神和戰略安排,對中國式現代化、全過程人民民主、全人類共同價值等重要概念和教育、科技、人才等相關論斷有深刻認識,樹立投身國家重大戰略和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的職業觀、事業觀。
(2)支持重走紅色足跡、追溯紅色記憶、訪談紅色人物、挖掘紅色故事、體悟紅色文化,感受黨的紅色精神偉力。著重用好新時代偉大成就、偉大變革的鮮活思想引領教材,引導青年通過返回家鄉看變化、重走故地看新顏、深入鄉村看振興、走進一線看發展,從而深刻理解“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以實際行動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3)青年學子應在社會實踐中受到教育、堅定信念,圍繞黨的二十大做出的戰略部署,結合對新時代以來國家發展成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形成有真情實感的心得體會、有理論深度的調研報告、感染力強的視頻作品等實踐成果。實踐成果要充分體現所在實踐團隊和團支部的集體智慧,將作品的形成過程變為開展實踐教育的生動歷程。
(4)通過舉辦主題團日活動、座談交流、征文演講、成果展覽等多種形式,組織參與活動學生講述實踐故事、實踐收獲,分享當代青年的堅定理想信念、愛黨愛國情懷和對國情社情的正確認識;將實踐成果轉化為紅色教材,根據實際搭建“云上展廳”,輻射引導更多學生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3.作品要求
(1)短視頻:時長5分鐘以內,應避免簡單性敘述實踐過程,著意于對紅色精神的闡述、實踐過程的收獲以及對黨的情感認同,致力于能使同齡人引起共鳴、共同教育、共同成長,鼓勵圍繞紅色故事、紅色人物深度挖掘,形成有溫度、易傳播的視頻(視頻格式:MP4,視頻分辨率:1280*720、1920*1080)。
(2)調研報告:應既有事實敘述,也有觀點論述,符合真實性、論理性、簡潔性的特征要求,字數在5000字至10000字之間。
(3)附錄:包括調研日志、訪談記錄、調研照片、媒體報道、成果應用證明等相關支撐材料。
(4)同一作品不得同時參加主體賽事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調查報告、科技發明制作作品評比,往屆獲獎作品不得重復報送。
4.作品提交
各學院團委要廣泛組織發動學生參與理論學習、實踐調研和交流分享,以團隊或個人形式形成實踐成果。團隊學生人數不超過10人(校賽階段建議為8人),指導教師人數不超過3人。學生實踐成果可以是心得體會、調研報告、視頻作品或其他豐富形式。
支持學生依托本屆“挑戰杯”決賽當年(即2025年)近兩年內(2023年7月至今)參加過的符合要求的自身實踐經歷,經過沉淀提煉、深度思考,完成新的實踐成果,參加到活動中來。
校賽階段采用網絡申報和網絡評審的方式進行。所有參賽作品均須通過“挑戰杯”校賽平臺申報。團隊負責人注冊并登錄“挑戰杯”平臺,在2024年10月13日前通過第十九屆“挑戰杯”山東財經大學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紅色專項活動入口完成申報。
平臺網址:https://www.tiaozhanbei.net/d356/matches/。
(三)其他專項活動
本屆大賽其他專項賽和專項活動,將根據第十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的有關要求另行通知。
三、有關要求
1.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各學院團委、各學生組織要深刻認識開展此次比賽的重要意義,嚴格按照比賽有關要求,聚焦國家和山東省重大發展戰略,主動服務學校中心工作。要為在校生參與競賽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支持,要主動與指導教師對接,特別注重發揮專業教師的指導作用。積極組織有關人員和專家做好項目的組隊、輔導、評審和推報工作。
2.加強宣傳,廣泛發動。各學院要嚴格按照比賽有關要求,加強大賽宣傳,廣泛發動,擴大參與面。要開展學術講座、論壇、沙龍等活動,創新培訓手段,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做好大賽宣傳和發動工作。
3.強化引導,系統培育。本屆“挑戰杯”校賽作品要特別注重與2023、2024年大學生社會實踐“三千計劃”優秀成果的對接與轉化,要利用好“三千計劃”,圍繞作品主題展開深度調研,豐富完善調研數據,擴大調研范圍。要注重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的優秀成果以及學生其他科研成果的對接與轉化,按照“挑戰杯”競賽作品要求,進一步深入探究與改進,重點培育和深化升級。
四、其他事宜
本通知主體賽和紅色專項賽的有關內容參照2023年第十八屆“挑戰杯”競賽通知擬定,若有變化將按照第十九屆“挑戰杯”競賽要求及時通知。
校賽競賽平臺網址:https://www.tiaozhanbei.net/d356/matches/
山東財經大學第十九屆“挑戰杯”QQ交流群:305397100
校團委聯系人:李建強,聯系電話:88525306
校學生創新創業實踐中心聯系人:耿汝燁,聯系電話:15634129397
校 團 委
創新創業教育學院
校學生會
校研究生會
校學生創新創業實踐中心
2024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