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學院、各學生組織: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以下簡稱“挑戰杯”競賽)至今已成功舉辦十七屆。競賽創辦以來,始終堅持“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的宗旨,在推動廣大高校學生參與學術科技實踐、發現和培養創新型人才、深化高校素質教育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促進高校立德樹人,體現了鮮明的導向性、示范性和群眾性,在高校和社會上產生了廣泛、良好的影響。第十八屆“挑戰杯”競賽預計在2023年初啟動。
為進一步引導我校學生努力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積極學習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踴躍投身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結合大學生社會實踐“三千計劃”、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等積極開展社會調查,扎實做好第十八屆“挑戰杯”競賽備賽工作,校團委決定在全校范圍內繼續開展“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活動,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比賽內容
按照往年慣例,大賽分本科生組、研究生組(含碩士,不包括博士),作品包括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科技發明制作三類。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作者限本專科生。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可以按照哲學、經濟、社會、法律、教育、管理6個學科報送作品,也可以圍繞發展成就、文明文化、美麗中國、民生福祉、中國之治和戰疫行動6個組別形成社會調查報告報送作品。科技發明制作類分為A、B兩類:A類指科技含量較高、制作投入較大的作品;B類指投入較少,且為生產技術或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小發明、小制作等。
作品大類和小類參照第十七屆大賽進行設置,第十八屆大賽類別信息若有變化,另行通知。
二、作品要求
(一)組隊要求
1.凡在舉辦競賽終審決賽的當年(即2023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冊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職研究生)都可申報作品參賽。
碩博連讀生(直博生)若在決賽當年6月1日以前未通過博士資格考試的,可以按碩士學歷申報作品。沒有實行資格考試制度的,前兩年可以按碩士學歷申報作品。本碩博連讀生,按照四年、二年分別對應本、碩申報,后續則不可申報。
2.校賽階段每隊成員限制在7人以內,以便后期團隊結構進一步優化提升。
3.鼓勵跨學院、跨專業組隊,同時注重年級結構的合理安排。
(二)參賽資格
申報參賽的作品必須是距全國競賽決賽當年6月1日前兩年內完成的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或社會實踐活動成果。
(三)作品形式
1.個人作品:申報者必須承擔申報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申報作品鑒定證書、專利證書及發表的有關作品署名均應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須是學生且不得超過2人。
2.集體作品:凡是作者超過3人的項目或者不超過3人,但無法區分第一作者的項目,均須申報集體作品。集體項目作者必須全部為學生。
凡有合作者的個人作品或集體作品,均按學歷最高的作者劃分至本科生、碩士研究生類進行評審。集體作品除填寫集體作品名稱外,還要注明一位學歷最高的作者為集體項目的代表。
校賽階段,每個項目不超過2名指導教師;省賽和國賽階段,按照相應要求限定指導教師數量。
三、作品推報
(一)學生注冊申報。校賽階段采用網絡申報和網絡評審的方式進行。所有參賽作品均須通過“山東青創”平臺申報。注冊并登錄“山東青創”平臺,通過第十八屆“挑戰杯”山東財經大學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入口進行申報(http://www.sdqingchuang.com/PCCom/Index/625e182ee296b21dfc3ba2cd)。
(二)學院院賽。作品網絡申報結束后,由各學院組織院賽,并推薦優秀作品參加校級復賽、決賽。
各學院晉級校賽的名額,以各學院在大賽系統中完成報名、提交材料的項目數為基數按照比例進行分配,并結合各學院在上一屆大賽國賽、省賽獲獎及校賽組織情況等因素進行確定。
學院初審和報送校賽作品時,要注重對作品理論與實踐意義進行實質性評價。結合挑戰杯競賽的規則變化,學生申報、學院評審等工作要注重吸收有關專家的意見。
四、日程安排
本次比賽分為校級初賽(即院賽)、校級復賽和決賽、省級決賽、全國決賽和總結表彰五個階段。
(一)校級初賽(2022年7月至11月上旬)
本階段主要進行大賽的策劃、準備和宣傳,啟動系列培訓,完成初賽選手組隊報名工作進行初賽預審,確定復賽隊伍。具體安排如下:
1.大賽啟動:2022年7月;
2.項目組隊及作品撰寫:7月-10月;
3.作品提交:2022年11月1日-4日;
4.學院院賽:2022年11月5日-11月18日;
大賽作品提交之后,各學院形成了高質量的參賽作品,經專家評審后認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在校賽決賽之前仍可以繼續推報作品至校賽。
(二)校級復賽(2022年11月-12月)
大賽組委會將組織專家對復賽項目進行網絡評審,確定優秀作品名單。組織優秀作品進行修改完善和項目輔導。寒假期間開展項目的深度調研和作品修改完善。
(三)校級決賽(2023年1月)
大賽組委會組織開展校級決賽,組織開展培訓和項目輔導,推薦優秀作品參加省級比賽。決賽具體時間將根據省賽有關安排確定。
(四)省級復賽決賽(2023年1月-5月)
入圍省級復賽和決賽的團隊進一步完善作品,參加省決賽。
(五)參加全國競賽(2023年6月至11月)
入圍國賽團隊集訓備戰,邀請有關專家對優秀作品進行指導和完善,參加全國決賽。
(六)總結表彰(2023年12月)
表彰獎勵獲獎團隊、指導教師和優秀組織單位。
五、有關要求
(一)高度重視,廣泛發動
各學院、各學生組織要深刻認識開展此次比賽的重要意義,嚴格按照比賽有關要求,聚焦國家和山東省重大發展戰略,主動服務學校《山東財經大學服務山東重大戰略行動計劃》《山東財經大學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實施意見》等中心工作,組織有關人員和專家做好項目的組隊、輔導、評審和推送工作,要特別注重發揮專業教師的指導作用。在學校往年競賽基礎上,本屆“挑戰杯”校賽作品要特別注重與2021、2022年大學生社會實踐“三千計劃”的優秀成果的對接與轉化,要利用好“三千計劃”,圍繞作品主題展開深度調研,豐富完善調研數據,擴大調研范圍。要注重與“國創計劃”“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的優秀成果以及學生其他科研成果的對接與轉化,按照“挑戰杯”競賽作品要求,進一步深入探究與改進,重點培育和深化升級。
(二)精心組織,系統培育
要注重采取教育培訓、專家講座、經驗交流等方式開展培訓輔導。要創新培訓手段,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注重線上線下相結合,切實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提升作品質量。要注重項目的培育和項目庫建設,鼓勵和倡導跨學院、跨專業組隊,充分體現學校經管學科特色優勢,不斷豐富項目思路和內容,優化團隊結構。
(三)密切聯系,及時反饋
在比賽籌備階段,各學院要及時查看競賽QQ群和校學生創新創業實踐中心微信公眾平臺“新動能創未來”的有關通知,密切關注比賽進展。各學院要確定專人(學院團委書記或創新委員)負責此項賽事的組織工作,加強與校團委的溝通聯系。各學院學生會、研究生會、院學生創新實踐中心要加強同校學生會、校研究生會、校學生創新創業實踐中心的聯系和溝通。
六、其他事宜
附件大賽通知為2021年第十七屆“挑戰杯”競賽通知,具體比賽要求將按照第十八屆“挑戰杯”競賽要求及時通知。
競賽平臺網址:
http://www.sdqingchuang.com/PCCom/Index/625e182ee296b21dfc3ba2cd
山東財經大學挑戰杯QQ交流群:457285245
校團委聯系人:李建強,聯系電話:88525306
校學生創新創業實踐中心聯系人:陳萬婷,聯系電話:15624152620
校團委
創新創業教育學院
校學生會
校研究生會
校學生創新創業實踐中心
2022年7月19日